下棋怡情養(yǎng)生
26 2017-07-22
棋盤上的健康經
在棋盤上尋找健康
棋類,是一項將科學、文化、藝術、競技融為一體的智力游藝項目,下棋對人的養(yǎng)生保健有益,這是古人早已認識了的道理。
有研究者以下棋的方式對一些精神、神經性疾病進行了試驗性治療,讓病人堅持每天上、下午各進行2小時的娛樂活動,其中棋類為1小時。經過一段時間后的治療發(fā)現,病人精神面貌都不同程度的改善,生活和社交能力也有顯著進步:原來那些患有抑郁癥、缺乏生活自信的病人,開始對周圍的生活發(fā)生興趣,并且有了自信心;原來患有妄想、偏執(zhí)型的病人,心理表現開始發(fā)生變化,病情也得到了相應的恢復;原來生活懶散、自理能力較差的病人,逐漸形成了料理生活的習慣、學會了料理生活的技巧,并愿意參與一些公益性活動。
研究者認為,棋類運動是調理大腦神經運動、延緩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、縮短療程的有效方法之一。
在棋盤上獲得長壽
中醫(yī)認為,下棋時聚精會神、雜念頓消狀態(tài)的心態(tài),是一種類似“心神合一”的氣功運動。“善弈者長壽”,就是古人對棋類運動好處的最精辟總結。古今中外,下棋者的人90歲以上、百歲以上的長壽者不在少數。
日本老年病專家的一項研究證實:下棋對平時使用機會較少的右半腦能頻頻產生刺激,從而使人的整個大腦功能被調動起來。這對推遲大腦細胞的老化、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(fā)生是非常有幫助的。另一項對1000余名老人腦電波的測定顯示,棋手們的右半腦反應比一般人強烈得多。在業(yè)余圍棋手中,年齡在65歲以上患老年癡呆癥的僅有0.6%;在一般人當中,上了65歲年紀患老年癡呆癥的竟高達13%。
對于患有高血壓、心臟并肺氣腫等慢性病,不宜參加激烈體育運動的一些老年患者來說,下棋既能使中樞神經、呼吸、內分泌系統(tǒng)相應活躍起來,從而促進周身血液的循環(huán),達到修身養(yǎng)性的目的;又可以讓他們安神定志、平心靜氣,在不動聲色中收到陶冶情操、修身養(yǎng)性的效果。
下棋對健康的幾大好處。
首先,下棋可以清醒頭腦,消除煩惱,保持樂觀。棋局一開,斗智斗勇就全面開始,人的思維就會像機器中的滾珠軸承一樣不停地轉動。每走一步,都會受“落子無悔”的威脅。這樣一來,老年癡呆癥還有什么發(fā)展的空間呢?棋友之間,沒有不說自己棋藝高的。嘴上說大話,手中走真棋,還有什么煩惱事不煙消云散呢?
其次,下棋可醒悟人生。棋盤中的各方“人馬”完全相同,紅白的“相田馬日”走法一樣,為什么結果總是有輸有贏?為什么有時明明是贏棋,結果偏偏變輸棋呢?就是因為各方用兵布陣的方法不同。就是因為贏的時候,出現驕傲自滿,或者求勝心切,忘乎所以,導致“棋錯一著通盤輸”。這樣的教訓,一生中不知遇到多少次。即使通輸,但最終是“棋輸子在,擺起原盤?!边€有什么值得爭強好勝呢?
咨詢
掃一掃
獲取更多福利
獵學網企業(yè)微信
獵學網訂閱號
獵學網服務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