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覺,來萬和學習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,在這一個月里,我學到了許多自己想學的知識,認識了一群新的朋友,感觸良多。
?
每天,我們過著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”的日子,與我過去的學習生活不同的是,在萬和,我們主動想要學習有關Java的知識,我們過得很充實。
?
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,有關的學習方法,我學到了很多學習方法和經驗,比如:
?
1.多敲代碼。每天上午,我們跟著老師的步驟學習,老師敲,我們模仿,而下午則是自己的時間。通過學習后我發(fā)現,如果自己不去照著敲一遍,就算看懂了我們也無法真正自己著手做出來。我的方法是每天下午先把老師寫的代碼復習鞏固,加深理解,然后自己去敲一遍,能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。我們每天的學習如果僅僅是去看,而不是自己動手的話,那么我們更終還是無法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的。
?
2.學會模仿。老師也曾說過,我們這一階段的學習重點其實就是模仿,模仿老師的代碼格式,模仿老師的命名規(guī)則,模仿老師的方法調用,模仿老師對類與包的歸類。萬和的老師項目經驗都很豐富,他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。我們要認真去理解這樣做到底是為什么,自己在什么情況下學習這種方式。我認為這對我們日后的學習與工作的效率提升幫助非常大。
?
3.學會使用快捷鍵。老師曾對我們說,對于我們能使用快捷鍵就用快捷鍵,因為我們若靠手敲的話,會出現許多語法錯誤,這會使我們的后續(xù)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。
?
4.學會COPY。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引用自己之前敲過的代碼或者命名,而我們在自己不注意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錯誤,甚至是程序邏輯錯誤,而邏輯錯誤的話,程序是不會報錯的,這會浪費我們大量的精力放在查錯上。COPY就不同,它會原原本本的復制之前的代碼,不會出現任何錯誤,節(jié)省了我們大量的精力,提升了許多效率。
?
在有關的學習,我又有如下的體會:
?
1.通過這一階段對Java這種面向對象的語言的學習,我終于能深刻體會到面向對象的優(yōu)勢。我不需要把精力放在細節(jié)上,我可以專注于如何實現功能。
?
2.在剛開始接觸的封裝繼承的概念的時候,我始終感到比較模糊,在通過項目實訓之后,我把之前不太理解的概念有了一個系統的整合,我對這些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,我認為這對我未來階段的學習幫助巨大。
?
對于第三階段,我又有如下展望:
?
1.付出更多的精力與時間,放在Java學習上。這個階段學習結束后,我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不足,時間付出的不夠。
?
2.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。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,我理解了學習過程是一個蝴蝶效應的過程,如果一個問題沒能及時解決,就會像鏈式反應般影響接下來的許多內容學習,所以及時解決所有問題是非常重要的。
?
3.對自己定更高的要求。如果在項目中僅僅要求自己實現基本增刪改查內容是遠遠不夠的,為了學到更多知識,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去實現更多功能,為了顧客體驗,只能犧牲程序員體驗,所以程序員的辛苦付出是必要的。
?
這些就是我這個階段的學習心得。我的知識還不夠豐富,技術還不夠成熟,經驗還不夠足,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,為了未來,充實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