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播音技巧及糾正
90 2017-05-10
播音中常見錯誤發(fā)聲及糾正
1)、悶暗
音色:沉悶、缺少光澤(亮度)。
原因:口腔肌肉松散,牙關不開。這樣的發(fā)聲沒有共鳴,給聽眾有聲無字的感覺。
糾正:
A、加強21個聲母的重點練習,同時與開、齊、合、撮四呼結合起來練習,全面鍛煉口腔;
B、雙唇音/b、p、m/與開口呼韻母相拼的音節(jié)練習,速度放慢,出字有力,韻腹拉開立起,收好字尾b-ang-bang(棒)p-ang-pang
(龐)m-ang-mang(忙)b-ai-bai(百)
C、如果遇到發(fā)音部位靠后的聲母、韻母,應該有意識地往前送,不影響音色的前提下,發(fā)音部位前移。
D、四字詞練習:花紅柳綠錦繡河山山明水秀心知肚明
E、繞口令
2)、喊叫
音色:尖銳、刺耳、粗糙,有時跑音
原因:盲目追求高音造成,呼吸部位淺,舌根、頸部、下腭肌肉緊張,喉嚨被卡緊
解決:
A、調(diào)整好呼吸,吸氣部位要深,呼氣控制,提起軟腭,舌根及下腭要松弛;
B、不要加強高音,使聲音走向向低寬發(fā)展;
C、從自己最自然的中聲區(qū),發(fā)aoeiuv六個主要元音的延長音,聲音要拉開立??;
D、平時多練習一些柔和的詩歌、民歌、短句等
3)鼻音
音色:暗淡、枯澀,象感冒聲,鼻子堵塞
原因:口腔開度不夠,軟腭無力塌下,舌中部抬起使部分氣流進入鼻腔,從而失去了部分口腔共鳴
糾正:
A、關閉鼻腔通路,用半哈欠的感覺將軟腭提起,放松舌根、牙關,讓后聲腔的開度加大;
B、用上述感覺發(fā)六個單元音的延長音,發(fā)音總趨勢是下行的感覺;
C、將16個鼻韻母中的主要元音與比鼻韻尾作拆合練習:ang-a-nguan-u-a-nong-n-ging-I-ng
D、注意少練的音節(jié):有鼻音的人初練聲應該少練/m、n/聲母開頭的音節(jié)和/n、ng/結尾的音節(jié)。
4)、捏擠
音色:單雹發(fā)扁,聲音象從口腔中擠出
原因:由于舌根下壓或舌根僵硬造成喉嚨捏緊造成。此時軟腭放得太低,口腔不開。也有人為了追求聲音明亮、靠前的效果,喉嚨自然吊高升起,產(chǎn)生擠捏。這樣的聲音加大聲帶負擔,影響聲帶活動范圍,很容易損壞嗓子;
解決:
A、改變不正確的呼吸方法,采用胸腹聯(lián)合呼吸法,氣息要有一定深度;
B、發(fā)音時采用自然張口,下腭要放松,抬起軟腭,放松牙關。元音練習。
C、練習,注意字頭發(fā)音短暫,主要時間用在“韻腹“的拉開立起階段
bapadatabangdangzhangchangshangbupu
D、短語偉大中國鳥語花香驚濤駭浪翻江倒海
E、夸大三聲練習:好美滿想養(yǎng)廠請跑
5)、喉音
音色:生硬、沉重、彈性差
原因:氣息短淺,上胸部緊張,舌根用力,后聲腔開得過大。這樣嗓子容易疲勞損傷。
糾正:
A、舌頭活動部位要準確,一般舌頭的活動主要在舌尖及舌的中部,注意放松喉嚨;
B、兩肩放松,調(diào)整好呼吸,發(fā)音時,頭位不要過于壓低,讓音波在口腔中輕輕上提;
C、張口吸氣或“半打哈欠“的感覺體會喉嚨、舌根、下腭放松的感覺;
D、加強唇舌的練習,如/b、p、m、d、t、n、l/和韻母相拼的音節(jié);
E、短詩,如李白的《早發(fā)白帝城》。
6)、發(fā)虛、發(fā)飄、發(fā)緊
我覺得聲音的亮與穩(wěn)除了與氣息的穩(wěn)勁和力度有關,還與口腔控制的效果有關。
很多人在努力美化自己的聲音的時候,總是試著在喉部做嘗試,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制造語音和美化語音的場所口腔,在播音創(chuàng)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提、打、挺、松,找到聲掛前腭的感覺,當字音打在硬腭前端的時候音色是最穩(wěn)最亮的,當然這要以扎實的氣息功底作為前提。
聲音發(fā)緊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喉部和口腔控制太緊,話筒前的狀態(tài)不夠放松,語言的外部技巧掌握的不是太好都會使聲音聽上去很緊不自然。
7)、壓嗓
以上聲音問題并非全部,其解決方法也僅供參考。其實從實際工作用聲角度來說,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氣息太淺和發(fā)音位置不正確造成的。胸腹聯(lián)合呼吸法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練好的,除了堅持訓練之外,在朗讀過程中從有意識使用、練習,到自由運用,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,但是長遠來看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發(fā)音位置靠前靠后,都會是發(fā)音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損傷,聲音也變得暗沉。放松喉頭、舌根,提高軟腭,讓聲音在中聲區(qū)位置發(fā)出肯定是最舒服也最自然的狀態(tài),音色也會更好。
也許你說話有地方口音,也許你的音色不夠圓潤;也許你用嗓過度聲音嘶啞,也許你朗讀得沒有新意……不妨科學系統(tǒng)進行聲音呼吸的訓練,讓我們的朗讀真正做到“有聲有色“。
發(fā)聲的分項訓練之語音訓練
掃一掃
獲取更多福利
獵學網(wǎng)企業(yè)微信
獵學網(wǎng)訂閱號
獵學網(wǎng)服務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