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老太傳奇——捧回中國新聞獎
45 2017-04-26
解說:
在河南省新鄉(xiāng)市紅旗區(qū),有一條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小巷。說它普通,是因為這里住的都是尋常的百姓人家。說它不普通,是因為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走進這條小巷。盡管他們問路的語言是南腔北調(diào),但是,不同的方言問的卻是同一個名字--苗大娘。
苗大娘:
大娘蒸的(涼)皮可好了,面好,可虛,(面筋)跟海綿一樣。
解說:
她就是苗大娘,今年77歲,是位做涼皮的高手。這不,就在她忙里偷閑和記者聊天的時候,又有幾個外地人來找她。
現(xiàn)場采訪(苗大娘和兩個湖南姑娘談話):
記者:你們是哪的?
下崗女工:我們是湖南的。
記者:湖南哪個地方的?
下崗女工:永州。
記者:來找苗老太干嘛呢?
下崗女工:我們主要是想學(xué)(做)涼皮嘛。我們都是下崗女工,想跟你老人家學(xué)學(xué)藝,想回去有口飯吃。
苗大娘:好、好、好。我說啊,學(xué)吧,學(xué)了咱將來奔小康,多掙點錢,多掙點錢養(yǎng)活父母,養(yǎng)活孩子。
解說:
外地下崗職工千里迢迢來新鄉(xiāng),為的就是要學(xué)苗大娘做涼皮這手絕活。那么,苗大娘這手絕活又是從哪里來的呢?事情還得從苗大娘的家庭說起。
苗大娘本不姓苗,她的真名叫盧彩文,因為嫁給了老八路苗新德,所以人們習(xí)慣稱她為苗大娘。苗大娘一生共生育了4個子女。由于孩子多、丈夫的身體又傷殘,生活的重擔大都落在她一個人肩膀上。為了養(yǎng)家糊口,她撿過菜葉,送過煤球。雖然力氣費了不少,但家里仍是入不敷出。為了改變家里的貧困狀況,65歲那年,苗大娘帶上1800元錢,只身到西安學(xué)習(xí)做涼皮的手藝。
采訪苗大娘:
去陜西學(xué)了,問這家不教,問那家不教,都沒人教,后來問到了一個王家老店。
采訪苗大娘的女兒苗苗:
只有一個王家老店愿意教,但是人家非要2000元錢,沒辦法,我媽打電話回來了,讓我們拼湊了2000元錢,但是錢送過去了,真手藝卻沒學(xué)會。為啥呢?一到學(xué)真東西的時候,人家都把她支開了。
解說:
倔強的苗大娘開始在家里苦練做涼皮的手藝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浪費了不知多少袋米面之后,苗大娘終于練就了一手做涼皮的絕活。
采訪苗大娘:
6月2日我煉成了。6月3日我出攤了,一賣,好了,賣的可好。一天都賣好多錢,賣好多錢呢。哎喲,那兩腿疼得不能行。來家后,這個兜里掏掏,那個兜里掏掏,都成錢了,又不疼了。
解說:
苗大娘的涼皮生意越做越紅火,12年下來,已積攢下9萬多元。一天,苗大娘正忙著做生意,一個叫王新利的下崗職工就在苗大娘的涼皮攤附近和妻子吵起架來。
采訪苗大娘:
他倆人打呀,吵呀,鬧呀,離婚了呀,長了短了。
解說:
原來,王新利夫婦雙雙下崗,家里的經(jīng)濟狀況十分困難,兩口子經(jīng)常為錢的問題發(fā)生爭吵。
采訪苗大娘:
他(王新利)說:"俺下崗了,現(xiàn)在兩個孩子,也沒吃的,小孩沒法上學(xué),俺沒錢。"我說:"老天爺,這都下崗了,這咋吃飯呢?"我想想:三天不吃飯,啥事都敢干。我說:"這么多下崗工人,我賣(涼皮)我吃飯了。人家都還挨餓了,不中,我非不干不中,我非培養(yǎng)下崗工人不中。"
解說:
王新利做夢也沒想到,竟然會有人主動把賺錢的手藝免費送人,還幫忙為自己立了攤。
采訪下崗職工王新利:
第一天賣了120多塊錢,我說還可以,我干開了,在黃河口那邊。
解說:
幾年下來,王新利賺了不少錢,不僅給愛人買了輛摩托車,自己也買了一輛面包車。自打遇上王新利,苗大娘就停了自己紅火的生意,開始義務(wù)培訓(xùn)下崗工人。在苗大娘家一間不大的平房里,每天都擠著幾十個前來學(xué)藝的下崗工人。一些外地的下崗職工還經(jīng)常打電話詢問情況。
現(xiàn)場(苗大娘兒子苗玉林接電話):
苗玉林:我跟你講啊,下崗特困戶、殘廢軍人、殘疾人、政府改造好的勞改釋放犯這4種人不要錢。學(xué)期是一星期,吃飯免費。老太太吃什么你吃什么。
現(xiàn)場采訪:
記者:你是從哪來的?
女青年:我從河北張家口。
記者:是下崗了嗎?
女青年:我就沒工作,原來還可以,原來也是做點小生意,后來我的孩子五歲半時得了一種血液玻中藥、西藥都吃。我有倆錢也全撂他身上了。
苗大娘:不免(錢)他們沒法過,他們就走不出困境,孩子沒法瞧病,吃飯吃不上。我是中國人,她愿意來跟我學(xué),我就教教她。
苗大娘教做涼皮現(xiàn)場:
苗大娘:大米磨成漿了,然后點漿,這是點好了,打疙瘩了。
下崗職工:這里還有一些小疙瘩再打打。
苗大娘:不打打,回來吃時疙疙瘩瘩的,不勻,不好吃。
下崗職工:中了吧?
苗大娘:好了,點吧。別擠唄,老天呀,恁把我擠翻吧。熟了吧,掀一張。好的,慢些,慢些。
學(xué)徒:我掀行嗎?
苗大娘:中,讓讓啊,好看這一張咋樣。
采訪湖南下崗女工:
下崗女工:我想我一定能學(xué)得好。
記者:那您回去有什么打算?
下崗女工:首先幫助我周圍的親戚,幫助他們脫貧致富,然后再擴大(培訓(xùn)范圍),向苗老太學(xué)習(xí)。
解說:
下崗職工趙新戰(zhàn)是兩口子一塊下崗,生活一直沒有著落。今年5月份,他從苗大娘的培訓(xùn)班上學(xué)到做涼皮的手藝,便開了一個綠色涼皮店。借著苗大娘的名氣,憑著苗大娘手把手教的絕活,涼皮店的生意特別興攏如今,趙新戰(zhàn)不僅自己奔了小康,還安置了6名下崗職工在涼皮店就業(yè)。
采訪下崗職工趙新戰(zhàn):
小孩上了河師大幼兒園,當然了,價格也不低,以前根本是不敢想像的。
解說:
由于新聞媒體的報道,苗大娘的知名度越來越高,前來學(xué)習(xí)的人也越來越多。
采訪苗大娘:
(學(xué)員有)1000多人,我貼進去將近9萬塊錢了,我現(xiàn)在是打出血打不出汗來了。
解說:
苗大娘不是孤立無援的。就在她困難的時候,新鄉(xiāng)市和紅旗區(qū)的領(lǐng)導(dǎo)很快送來了1萬元錢和不少日常用品,并在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。
現(xiàn)場:下崗職工練做涼皮
采訪鄭州市下崗職工:
別看這房子簡陋,這里是下崗職工走向致富的"黃埔軍校",進去都是下崗職工,出去都是小老板。
解說:
你還別說,這所專門培養(yǎng)下崗職工的"黃埔軍校"是越辦名氣越大。就連大洋彼岸的美國也知道了新鄉(xiāng)有位苗大娘。
采訪苗大娘:
美國要派一個代表團來這兒學(xué),我接著電話,我說你給我說清。他一說是美國的,我說,恁別來,我不教您。為啥不教恁?恁把我們的大使館炸了,還把王偉給……王偉有兒子,有老婆,有爹,有娘,現(xiàn)在讓人家哭叫連天的。我不教恁,我跟你們有仇!
解說:
按理說,苗大娘為家里掙得如此大的名聲,家里應(yīng)該支持才對,然而情況并非如此。
采訪苗大娘女兒苗苗:
是,我不贊同。(為什么呀)因為一是我媽媽年齡太大了,再一個就是她做的那一系列的事,我不理解,不可理解。
解說:
家里大多人數(shù)人都反對苗大娘,惟有兒子苗玉林站在了母親的一邊。苗大娘眼瞧著自己年齡是越來越大,也有了找接班人的想法。由于只有兒子苗玉林支持自己,她只能選兒子苗玉林當接班人。
現(xiàn)場:苗玉林教做涼皮
采訪苗大娘兒子苗玉林:
記者:你現(xiàn)在也在這兒教徒弟呀?
苗玉林:對。
記者:我剛才聽你媽媽說,將來她要讓你當她的傳人,你愿意不愿意啊?
苗玉林:我愿意。
記者:我聽說你們家里,包括你愛人在內(nèi),很多人都不支持老太太這種做法,你為什么單獨一個人支持你媽媽這種做法?
苗玉林:因為我也是下崗工人,我從百貨站下崗了,我總覺得那些工作非常難找,就是你去上班,人家也不給你發(fā)錢。后來我認定了,我跟我媽去賣涼皮吧!
解說:
接班人的問題解決了,苗大娘沒了后顧之憂,思想也就更開朗了,為了提高自身素質(zhì),她還抽出時間參加了新鄉(xiāng)市老年干部大學(xué)的學(xué)習(xí),她的演講經(jīng)常博得大家熱烈的掌聲。
現(xiàn)場音(苗大娘在老干部大學(xué)作報告):
人窮不怕,就怕不干!你只要干,就不會窮。是不是埃這不是沒有路,你走的人多了,就有路了。
解說:
如今,苗大娘的思想境界更高了。她以前的一位徒弟,來自遼寧沈陽的李硯文,把她的涼皮做到了愛爾蘭,她沒有反對。另一位徒弟,來自廣西南寧的劉曉燕,也準備去美國發(fā)展涼皮事業(yè),她不僅沒反對,還在電話里出了許多主意。
采訪苗大娘:
記者:他們要去美國了,你不是不愿意教美國人嗎?她去美國的話,你有什么看法啊?
苗大娘:現(xiàn)在不是和美國又和好了嗎?她上美國去,我心里也覺得是個好事。咱中國人去了,把美國的錢賺到咱中國了,咱中國不是又富了嗎?
現(xiàn)場音(加背景音樂):
咱開連鎖店,把小吃打到外國,上外國掙點錢來建設(shè)咱中國。
現(xiàn)場:下崗職工在苗大娘家吃飯
下崗職工:開飯了,拿你的碗,我給你舀。
苗大娘:喝點糊糊,咱們沒有一個湯四個菜,沒有好吃的,大家伙都吃飽啊,別忍饑埃
下崗職工:中。
掃一掃
獲取更多福利
獵學(xué)網(wǎng)企業(yè)微信
獵學(xué)網(wǎng)訂閱號
獵學(xué)網(wǎng)服務(wù)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