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零歲教育誤區(qū)走出神童式的教育誤區(qū)--杰諾思兒童早教
134 2017-07-19
大多數(shù)人對神童的界定是以他(她)超常的記憶和高出同齡孩子認字能力來判斷的,即某小孩3歲已經(jīng)能認兩千多個字、4歲能背300多首古詩、6歲就上小學3年級了等等,一些傳播媒介在報道某個神童時也是這樣來大加宣傳的。于是,望子成龍的父母們便以這一模式為目標來強化培養(yǎng)自己的孩子,但其結(jié)果往往事與愿違。如有一位“神童”,4歲就上小學一年級了,當時北京一家報紙還曾對她進行過報道??墒钱斔系叫W4年級時就開始走下坡路了,到初中時她的成績在班上只排到中上,遺憾的是最后沒有考上大學。實際上這不算什么,更令人擔憂的是“神童”式的種教育方式有可能使孩子的心理、人格等方面得不到健康發(fā)展。北京青年報曾采訪過一位14歲的少年大學生,他完全是由于他父親通過強行超前教育而成為“神童”的。當記者問他對父親的看法時,他說了一句出乎人們預料的話:“我想殺死他”。據(jù)他母親說:有一次他真動了殺父親的念頭,差一點動了真格??梢韵胂?,假如這一念頭成了事實,“神童”便失去了所有的意義。
對于3歲前的嬰幼兒來說,“神童”式的教育方式所帶來的弊端更為嚴重。首先,使嬰幼兒的左右腦得不到均衡、全面的發(fā)展,‘神童”式的教育僅僅是左腦教育。人類的大腦是從右腦發(fā)展起來的。胎兒和嬰幼兒主要使用右腦,古時候的人類右腦優(yōu)于左腦,以使用右腦為主。人類左腦的使用是從有了語言以后才開始的。胎兒及0-3是以右腦為主的時代,而以語言、邏輯等左腦“神童”式的教育,并沒有使寶寶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(fā)。其次,“神童”式的教育有可能使寶寶的生理、心理得不到健康發(fā)展,尤其是對于性格、行為模式建立的重要時期的嬰幼兒來說影響更為深遠。有一位母親帶著她4歲的寶寶前來咨詢時談到,她孩子很聰明,但他除了喜歡看書、寫字、聽故事以外,好象再沒有別的讓他感興趣的事,而且特膽孝脾氣大、不愿意到公共場所去玩,更不要說和其他小朋友玩了......。其實她是一位很盡職的母親,但不是一位合格的母親。她正象我們所說的那種用“神童”式的教育方法精心地培養(yǎng)她的寶寶,但她忽略了寶寶“情商”方面的教育。社會在高速發(fā)展的今天,僅有高智商是遠遠不夠的。美國一心理學家曾對“天才學校”100名“神童”進行了25年的跟蹤調(diào)查研究表明:他們當中只有40%的人在他們所在的領(lǐng)域里表現(xiàn)杰出。可見,“神童”并不意味著成才。成才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。
咨詢
課程信息:houxue/xuexiao/64351
掃一掃
獲取更多福利
獵學網(wǎng)企業(yè)微信
獵學網(wǎng)訂閱號
獵學網(wǎng)服務(wù)號